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井岡山精神
發布時間:2021-05-13 17:07:28 瀏覽:
次
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據統計,從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在兩年零4個月的井岡山斗爭中,近4.8萬人犧牲,平均每天近60人獻出生命。明明知道這是一條充滿危險的道路,他們卻毅然決然,義無反顧。大革命失敗后,革命者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有人迷茫,有人動搖,有人逃離,有人甚至選擇了背叛。但堅定的共產黨人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堅定不移團結戰斗在黨的革命旗幟下。革命戰爭年代,正是因為有著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才無懼“敵軍圍困萬千重”,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用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壯舉,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關,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容。1928年5月,在八角樓旁的謝公祠,大家坐在從老鄉家借來的門板上,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分析形勢,回答疑問。同年10月,在茅坪步云山召開的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毛澤東同志起草的決議案,從理論上闡述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11月,毛澤東同志寫了《井岡山的斗爭》。今天重讀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時期的著作,仍可以感受真理的光輝穿越時空?!耙赞r村為中心”“思想建黨”“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毛澤東同志立足于中國革命現實,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在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成功探索,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革命道路。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斗爭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法寶。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我們的事業發展才會有活力、有動力,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當年,井岡山條件十分艱苦,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反復進攻和嚴密封鎖,軍民處境極為困難。連下飯的鹽,都是從老墻土上刮下來熬成的硝鹽。但是戰士們很樂觀,還編了順口溜:“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黨領導人民不畏強敵、不畏艱難,取得了多次反“進剿”、反“會剿”的勝利。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如今,重走黃洋界的挑糧小道,仍能看到這種精神的傳承。在黃洋界腳下的神山村,靠著艱苦奮斗,黨員干部帶領貧困戶走上致富路。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里,展臺上展示的當時紅軍“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引人注目:行動聽指揮、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志再三強調要發動工農群眾,“在農村要找那些滿腳泥巴、滿腳都是牛屎的人交朋友”。朱德同志在井岡山也曾說,“我們要與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边@些質樸而又深情的話語,不僅鐫刻進光榮歷史,更鐫刻進人民心中。正是緊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得以創建和發展,形成了魚水相依、血肉相連的黨群關系、軍民關系。正是有了群眾這“真正的銅墻鐵壁”,黨領導紅軍才多次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跡,井岡山的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井岡山位于江西、湖南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期,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湘贛邊界軍民在這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根據地全盛時期面積達7200平方公里,人口約50余萬。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典范,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道路的起點。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經歷了創立、鞏固發展和堅持斗爭三個階段。湘贛邊界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大革命時期,在外地求學的一批進步青年歐陽洛、朱亦岳、陳正人、劉寅生、龍超清、譚覺民等先后加入共產黨。他們受黨組織的派遣回到邊界各縣開展革命活動,建立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span>正當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時,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分隊伍進入湘南,在湘南黨組織的配合下,于1928年1月12日智取宜章縣城,揭開了湘南暴動序幕。不到兩個月時間,暴動浪潮波及20余縣,中心區域的宜章、郴縣、耒陽、永興、資興、安仁等縣相繼恢復了黨的組織,建立蘇維埃政權,組建了工農革命軍第三、第四、第七和兩個獨立團?!?/span>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領導平江起義,成立中國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根據湖南省委向萍鄉、安源發展,與紅四軍取聯絡的指示,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四、五縱隊沖破敵人重重阻截,于12月10日,到達寧岡新城與紅四軍主力勝利會師?!?/span>1965年5月22日,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在井岡山,毛澤東與身邊的工作人員一起回顧了井岡山的斗爭歷程。他說:“井岡山是座好山,地形條件好,群眾基礎好,遂川、寧岡、永新、酃縣、茶陵、蓮花等縣均有黨的活動和農民運動,具有一定的政治條件?!薄熬畬讲焕⑹歉锩纳?,戰斗的山。沒有井岡山過去艱苦卓絕的奮斗,就不會有今天革命的勝利。勝利真是用生命換來的??!”1972年11月,鄧小平經歷了“文革”的磨難和江西三年的謫居后,在黨中央、毛主席、周恩來的關懷下,開始了訪問井岡山的活動。在寧岡的茅坪,當年寧岡縣的領導向小平同志介紹了井岡山斗爭的情況和茅坪的現狀。鄧小平語重心長地說:“井岡山精神是寶貴的,應當發揚?!?/span>2001年6月初,江澤民到江西考察時指出:“江西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長期革命斗爭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數英烈用鮮血和生命培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井岡山精神,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世紀的征途上,全黨和全國上下始終要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span>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錦濤特地前往瑞金、興國、于都等革命老區,瞻仰了毛澤東舊居、紅軍烈士紀念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等革命舊址,看望了老紅軍、老干部和老黨員代表。胡錦濤強調:“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結合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實踐,讓井岡山精神大力發揚起來,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斗、腳踏實地,加強團結、形成合力,清正廉潔、甘于奉獻,用優良的作風保證正確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span>2008年10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到井岡山考察調研。他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瞻仰了茨坪革命舊居舊址群,并向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敬獻了花籃、花圈。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他對包括井岡山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在各個革命歷史時期鑄就的革命精神進行了詳細了解,并且強調,要把井岡山精神發揚光大,與時俱進。
2016年2月1日至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和駐贛部隊。習近平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來源:央視新聞